在很多人眼中,继父继母的角色总是带着一丝尴尬与距离。
可偏偏有人,用二十多年的时间,把“继父”这两个字,活成了“父亲”该有的样子。
他是刘之冰,一个在荧幕上演惯了军人、英雄的国家一级演员,戏里他塑造硬汉,戏外,他却用最柔软的心,守护着一个重组家庭里的每一个人。
两个要强的人,走散在生活里
年轻时的刘之冰,高大俊朗,是那个年代不少女观众心中的“荧屏男神”,但在感情里,他却偏偏被一位女博士吸引。
对方叫冯丽萍,年轻漂亮,已是大学副教授,才华与气质俱佳。
刘之冰动了心,像所有陷入爱情的年轻人一样,主动靠近,热情追求。
那个年代的恋爱,没有太多花哨,就是吃饭、散步、写信、谈心,很快,两人走到一起,顺理成章地结婚,并迎来了儿子刘思博。
展开剩余85%可爱情的甜蜜,终究敌不过现实的琐碎。
刘之冰事业正处于上升期,常年在外拍戏,冯丽萍也有自己的学术追求,不愿被困在厨房与育儿之间。
孩子哭闹、家务繁杂、聚少离多,两个性格都很倔强的人,开始频繁争吵,谁也不肯让步,感情在一次次的摩擦中消耗殆尽。
最终,在一次刘之冰拍戏归来,面对冷清的家和哭闹不止的儿子后,他疲惫地提出了离婚,冯丽萍愣了一下,却也平静地接受了。
或许他们都明白,彼此对未来的期待早已不在一个轨道上。
娶茹萍
离婚后,刘之冰带着儿子生活,有五年时间,他不再触碰感情,一心扑在演戏和抚养孩子上,直到在剧组里,他遇见了同样离异带着女儿的演员茹萍。
茹萍是典型的南方女子,性格温婉如水,与北方汉子刘之冰的刚硬形成鲜明对比。
起初两人并不熟悉,甚至有些生分,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,几年后他们再次合作,这次饰演的是一对夫妻。
朝夕相处中,两人渐渐发现彼此的共通之处:都经历过婚姻的挫折,都独自带着孩子努力生活。那种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的相知感,让两颗心慢慢靠近。
剧组有人开玩笑:“你俩这么合拍,不如真在一起算了。”
这话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
刘之冰观察了很久,发现茹萍不仅戏好,为人也踏实善良,对待生活细致温,他鼓起勇气表白,茹萍却犹豫了,她怕再次受伤,更怕女儿奚望受委屈。
刘之冰没有放弃,他真诚地承诺:“我会把奚望当成自己的女儿。”这句话,他说到做到,用了往后余生来证明。
对继女视如己出
结婚后,最大的挑战不是夫妻相处,而是如何与继女奚望建立关系。刚开始,小姑娘对这个“新爸爸”充满排斥,不肯叫爸爸,也不愿亲近。
刘之冰没有强迫,而是悄悄观察孩子的喜好,耐心寻找机会,他记得,有一次全家搬家,奚望推开自己的新房门,发现房间完全按她的心意布置好了,从窗帘到床单,都是她喜欢的颜色和图案。
那一刻,孩子眼里闪过的惊喜,是对他默默付出的最好回应。
刘之冰常骑自行车带她出门兜风,起初奚望只敢轻轻抓着他的衣角,后来渐渐变成紧紧搂住他的腰。这个小小的动作变化,背后是信任的慢慢建立,就连茹萍有时都“吃醋”:“女儿现在跟你比跟我还亲。”
而对亲生儿子刘思博,茹萍也同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,就这样,两个原本破碎的家,慢慢融合成了一个四口之家,没有“你的孩子、我的孩子”,只有“我们的孩子”。
时光荏苒,孩子们长大了,都追随父母的脚步进了演艺圈。
之后,奚望结婚时,刘之冰在婚礼上紧紧握着女婿的手,哽咽着嘱咐:“我们夫妻俩只接受女儿有一次婚姻,你一定要对她好。”
然而婚姻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五年后,奚望回到家中,平静地告诉父母:她决定离婚。
母亲茹萍一时难以接受,刘之冰却沉默良久后,开口说:“离吧,闺女,爸养你。”
他没有追问对错,没有劝她忍耐,只是给了她一个最坚实的退路。
后来,奚望离婚,搬回父母家,刘之冰对她说的话很简单,却很有力:“孩子,欢迎回家。”
这句话,是一个父亲能给女儿最大的安全感,它意味着:无论你在外面经历了什么,家里永远有你的位置。
结语
如今,刘之冰和茹萍已携手走过二十五年,成了圈内有名的模范夫妻,而奚望也在演艺圈稳步发展,用作品证明着自己。
有人曾说,刘之冰为了继女,放弃了再生育的机会,但他从不觉得遗憾,因为在他心里,奚望就是他的亲生女儿。
血缘固然是天生的纽带,但真心却能创造出比血缘更牢固的亲情,家,不是靠一纸婚约或血缘关系来维持的,而是靠日复一日的理解、包容、付出和陪伴构筑起来的。
刘之冰或许不是完美的丈夫、父亲,但他用最质朴的方式,诠释了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爱。
真正的家人,不是天生注定,而是后天选择,选择彼此善待,选择不离不弃。
在这个重组家庭里,没有人是局外人,爱,从来没有边界。
发布于:重庆市汇融优配-线上配资公司-炒股10倍杠杆-配资炒股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